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活动

发布者:陈金平发布时间:2025-07-03浏览次数:10

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突破传统课堂边界,马克思主义学院近日将思政课堂“搬入”学院技能报国思政教育展厅,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课堂紧扣新中国工业发展历史脉络,将工匠精神、铁人精神等思政核心内容深度嵌入展馆内:从“一五”计划重点项目的宏大叙事,到一枚枚劳动奖章背后的个体奉献,历史在实景中变得可触可感。思政课教师现场讲授,带领学生穿梭于时光长廊,使原本教科书上的概念在具象化的影音资料前获得了全新的生命力和说服力。

现场教学构建了理解的基础,紧随其后的科技赋能点燃了学习的热情。学生们戴上VR设备,瞬间“置身”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关键现场:在虚拟场景中体验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工厂车间感受时代脉搏的澎湃跳动……课本上静止的文字与图片,借助VR/AR技术“动”了起来、“活”了起来,抽象的历史洪流化为可沉浸感知的具象体验,例如王进喜当年那句‘石油工人一声吼’的豪迈誓言都清晰可闻,那种‘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命精神,真真切切感染了大家。

此次将思政课堂迁入展馆并深度融合现代科技,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政课改革的一次重要探索与突破。它有效破解了思政课如何提升亲和力、增强针对性的难题,实现了从“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向“情境浸润、深度参与、主动建构”模式的转变。学生在虚拟现实中与革命先辈和英雄模范“对话”,知识入脑更入心,价值观的塑造在具身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当百年党史的壮阔篇章在虚拟现实中生动铺展,当大国工匠的执着与铁人的呐喊在工业展品前引发强烈共鸣,思政教育便真正实现了从“指尖”到“心间”的抵达。

(撰稿:刘晓龙      摄影:刘凌飞      审核:陈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