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

发布者:陈金平发布时间:2025-10-16浏览次数:10

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开展了一场以“聚焦学生问题,增强育人实效”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此次集体备课会是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的具体落实,也是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提升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

本次集体备课的重点是针对“学生常见问题清单”进行专题研讨。清单内容广泛,既包括“我为什么要学习思政课?”“思政课很枯燥吗?”等学生对课程认知的普遍性质疑,也涵盖了各章节教学中遇到的具体理论难点,例如“为什么要重视和加强民生建设?”“法制与法治有何区别与联系?”“文化与文明概念如何辨析?”等。同时,清单高度关注与学生职业发展和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现实困惑,如“如何看待当前就业形势?”“高职学生应如何提升就业竞争力?”“面对‘就业焦虑’‘精神内耗’等现象,我们该如何调适与应对?”等。

在研讨过程中,与会教师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享了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思考。针对理论性问题,大家强调要讲清理论渊源、时代背景和实践价值,善于运用案例教学、比较分析等方法,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认知困惑,则建议通过情境创设、主题辩论等互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化认识。特别是对于就业等现实热点,老师们提出要引导学生客观理性看待就业形势,认清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了解国家为促进就业特别是青年就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要鼓励学生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成才观,立足专业、苦练技能,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入手,积极应对挑战,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通过此次集体备课会,教师们进一步认识到思政课教学必须坚决克服“照本宣科”“念课件”等现象,要在吃透教材和中央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历史、专业特色以及高职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积极开发具有校本特色、职教特征的优质教学资源,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使思政课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时代。

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完善“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的集体备课机制,常态化开展理论研讨和教学攻关,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要鼓励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情,使思政课教学真正回应学生关切、解答学生疑惑,切实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和感染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贡献思政课的智慧和力量。

(撰稿:刘晓龙      摄影:叶婷      审核:郝跃宁)